和大多媒体或平台一样,我们杭州象内设计也在传递最美好的体验,最完善的设备,最温馨的服务,我们比别人更加的肯定民宿业态的独特性和革命性。然而一直奔走在新开民宿的第一线的我开始质疑遍地开花的新民宿到底哪里值得我们去选择和消费?
偶尔和主人寒暄,会问问:准备卖多少钱一间?“平时1180,周末1380.”这是我听到比较多的回复。很正常,在莫干山和一些区域,这个价格几乎是一个标配。
1380,我们简单的把这个数字拿出来做些分析和对比。
我们曾经做过自有平台的市场调查,100人中,个人收入在10000-15000元占60%的比例,这部分人中平均每年在国内的度假次数平均在3-5次之间,周末度假的频率2个月左右一次甚至更高,其中这部分活跃的消费客户对于住宿价格的接受价格区间在800元/间夜-1200元/间夜的比重最高。所以住民宿,已经成为一个权重的选择,在平均2个月的压抑期下和超过平均消费线的价格刺激下,消费者对民宿普遍抱有着较高的期望值,无论是入住体验和民宿自身品质上。
这时候有人会跳起来和你讲说,你懂我们卖的是什么吗?这个价格我们卖的是时光,是感受,是纯净的自然。嗯,对的,你卖的是自然,是时光所以你把客人扔在山林里,云水间睡一晚吗?自然的资源,是所有人的资源,度假的理念是消费者的理念,我们不应该是单纯的拿着资源和山乡生活,消费升级的理念来售卖房间不是嘛。
我常常听人家说,现在民宿遇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同质化。几位网红般的设计师,几个差不多的采购渠道,装饰品用的是同一个出产源,连空间里摆放的植物都是一家店里供应的。我倒觉得这个问题不严重,真的。同质化,至少还有质啊,至少还请了设计师,至少还用心的学习和参照了啊。
问题最严重的是没有质。毫无头绪的改造,没有规划的空间设计,混搭的风格,毫无舒适度而只讲究大空间的空白。卫生间对着房间大门,还没有帘子,大床放在狭小的斜式的隔层空间,头顶挂着声音极大的空调,快速赶工的痕迹和廉价的备品,几乎没有服务而言的服务和那些昂贵的土鸡煲。
放下价格静下心来,我想一家民宿的理念可以提升民宿的品牌和价值以及在一开始倡导消费者的倾向性,然而核心竞争力还是产品本身,产品的品质,服务和融入当地文化或者自然山水的真实体验。组成这个1380的我觉得山乡生活的概念也许是380,独特的自然风光也许是200,剩余的800还是应该回归到民宿产品本身的产品特色,服务,餐饮和本身的舒适度和体验感。我们愿意为1380买单,一次1380带来的感受和感动很多,但是我们更愿意这个1380是货真价实的,是真实不虚的
所以,我们会发现,即使一个区域的民宿酒店数量再多,而经久不衰的依旧是我们朗朗上口的那三五家而已。一家民宿就好像是一件近乎20年的产品,如果想要这个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持续时间长,那么一开始就得用心去规划设计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呈现。
做民宿你用心留住时间,你用心关照自然,你的用心,客户都能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