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剧爆了。
正是由刘亦菲和陈晓主演的《梦华录》。
也许是观众苦于粗制滥造的流水线古偶过久,终于出现了一部在选角、服化道、场景和剧情上都在线的剧,可以暂时性从日复一日盘《甄嬛传》的苦楚中解脱出来。
虽然随着剧情的推进,网上开始出现一些争议,但这不妨碍《梦华录》是2022年迄今为止最火的剧。
除了剧情的精彩,《梦华录》更是将一幅大宋生活画卷徐徐展开,角色们谈笑间将茶百戏、横抱琵琶、尺八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传递给观众,让观众在追剧之余还能感受到更多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底蕴。
同时,从空间设计师的角度来看,剧里女主角赵盼儿和闺蜜团一同在东京开办的茶楼“半遮面”,起家过程也非常有意思,我们可以看到其背后蕴含的餐饮店设计逻辑。
“半遮面”一开始不叫“半遮面”,而叫“赵氏茶坊”。
从找到出租的店铺到挂牌开店,女主三人团只用了三天。
门头招牌是“不认识几个字”的孙三娘随手写的,直接做成牌匾挂了上去。经历第一天“六折促销”的活动后,她们的店面立刻冷清了下来。
三人一开始百思不得其解,这也没涨价,第一天大家光顾的时候也挺满意,怎么突然就没人来了呢?
女主角赵盼儿出门做了考察。
她发现,同一条街上的其他店铺都是裁缝铺、铁匠铺、米店等商家。很显然,这是一个贩夫走卒的聚集地。
之所以第一天开业时人多,是因为正巧赶上当时附近寺庙有大型集会活动,那几天香客云集——可是活动一结束,她们的受众群体就全部消失了。
换句话说,就是她们的餐饮店定位和选址产生了巨大的冲突!
定位是餐饮店设计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后续所有的操作,都要根据餐饮店的定位来进行。
三人团的餐饮店定位,实际上是非常清晰的。
她们做的茶和茶点,都是往高端精细化的道路走的。茶要用优质的茶叶和水,器皿要精致,制茶的过程也繁复华丽。而孙三娘做的茶点果子,更是“好看又好吃”。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她们区别于其他茶坊的优势,但放在贩夫走卒聚集之地,反而全部成为了劣势。
贩夫走卒需要的是什么?是便宜、实惠、快捷的散茶,而不是她们这样有一定门槛的精细化茶饮和吃食。
东京有一个茶汤巷,是茶坊的商业聚集地,本地人多年以来早已养成去那里喝茶的习惯,依据受众群体的划分,那里才是最适合开茶坊的地方。然而三人的店铺开得太过匆忙,缺乏必要的前期市场调研,错过了这样一个“红圈”。
店已经开起来了,直接关店换地方等于前期的所有投入都打了水漂。经过考量,赵盼儿决定从店铺的设计着手大做文章。
首先,赵盼儿更换了店铺的门头。
平平无奇的“赵氏茶坊”改名为“半遮面”,取“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意。因自家茶坊有一位琵琶名手宋引章,在门头上便将这个特色突出,又兼具清雅。牌匾也更醒目、更精致。
原本毫无特色的大门用蓬草围住,取“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之意——
没有点文学造诣的人也许根本无法理解这句话中蕴含的典故,这一下可就扎扎实实地挠到了读书人心头的痒处。
然后,赵盼儿在店铺空间规划上做了改动。
她将茶坊改为两处,楼下摆桌椅,卖便宜的散茶,以此迎合贩夫走卒的需求,招揽路过的散客引流;而楼上则设为雅间,卖更昂贵精细的点茶,为追求更高的达官贵人及文化人准备,同时让宋引章在楼上弹琵琶。
想得到更优质的服务与环境?请先消费到一定数目再说。
同时,赵盼儿也非常注重整个茶坊设计的一体化。
门口悬挂着精致的美人灯笼,墙上挂着名家字画,店内所使用的茶具与餐盒亦是精美异常,从天花板上垂下来油纸伞构造而成的艺术装置,甚至连茶点的名字都是“桃夭”、“春水生”、“笑春风”这样从诗词歌赋中摘取而出的字眼。
整个店铺无一处不雅,无一处不精,透露出茶坊主人高级的设计审美与文化底蕴。
我愿称赵盼儿为大宋第一餐饮店空间设计师。
果然,在经历这一系列的设计改造之后,“半遮面”的生意立刻就变得火爆起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它不再是一家普通的茶坊,更成为无数文化人的聚会首选场所。
我们当然知道,现代人对于餐饮店设计的重要性与其背后逻辑早已熟稔于心,但这不妨碍我们开个脑洞——
如果有朝一日穿越到古代,带上这样的餐饮店设计知识回去开店,想必在清明上河图上一定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哪怕将这样一家茶坊放到现在,那大概也能成为小资白领们所钟爱的网红打卡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