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振兴,往往从建筑开始,但也不止于建筑。建筑的更新,往往可以重塑人的关系,从而焕发文化的活力。
 
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很多人愿意为了一间房、一幢民宿,专程前往一个村寨、一座小镇。随着中产阶级的快速崛起,消费升级带来的市场对乡村民宿的需求增速明显。同时,越来越多综艺节目主场、电视电影拍摄,选在美丽乡村,定格村落农家现代、时尚与传统兼具的民宿。
 
01 当前民宿设计主题:对话融合
 
民宿设计改造中,要考虑到既要为文旅为游客服务,还要保护延续文脉,不能脱离乡村生活语境。因此,在设计改造中要重视东方与西方、南方与北方、内与外、新与旧碰撞融合的问题。
 
三门峡岔里·窑遥小院的一大亮点,正是基于上述的突破,将古村宝贵的温泉资源纳入民宿,结合游客感受,考虑其需要,进行恰如其分的设计,这在原来古村民居里是很少的。
民宿设计丨用设计唤醒乡村美学——杭州象内设计观点
在面对设计对象时,设计师怎样平衡,怎样取舍,采用什么手法和风格,是依序地域传统风格,简单的“修旧如旧”,还是体现民宿设计的当代性、设计师的个人风格,值得深思。每个设计改造,无不涌动着鲜明对比。
 
如婺源留耕堂的修复,作为古徽州近千平米的百年老宅,它采用传统砖木瓦,属于典型徽州民居,门口还有一棵1600年的大樟树。在如此浓郁的传统民居场域,设计师恰如其分地置入全透明落地玻璃、现代卫生间和咖啡厅等新元素,让其重新焕发活力,延续了老屋悠久的繁荣。
 
02 夯土墙、木结构:作为文化符号,延续传统文脉
 
要理解中国,首先要理解乡村。就建筑而言,主要是民居。中国土建源远流长,大多数传统民居、百年老屋,保持着夯土墙、木结构、青砖黛瓦的格局构成。设计改造的目的,是唤醒古老乡村的记忆,激活历史文化的财富,召回并留住远方游子,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上百年历史的三门峡岔里村窑洞民居,随着人们纷纷外出打工,很多窑洞逐渐荒弃,呈现破败萧索的面貌。经过设计改造,民宿原汁原味保留和复活了历史风貌,一边保留了斑驳沧桑的肌理风貌,一边让修缮加固了老土墙,实现防水抗渗,经久耐用。
 
重庆虎峰山·寺下山隐,则是隐于林海的多功能民宿空间,民宿设计使之新生,传承了西南地区特有的山地文脉与肌理。
 
在杭州桐庐青龙坞言几又乡村,由老宅改造成理想居住及阅读空间——胶囊旅社书店,占地230㎡,双层建筑,集纳民宿、书店和阅览室于一体。既保证了空间私密性,又有开放性与连续性,最终成为村民日常和情感的凝聚,激活了村落脉搏,也点亮了新的生活理想。
民宿设计丨用设计唤醒乡村美学——杭州象内设计观点
03 打造传统乡村地域的现代化民宿
 
乡村文旅酒店民宿的改造设计,一面是继承传统,另一面则全力推动现代化创新。突破乡村,突破文化,大胆采用现代手法、材料,筑造与现代建筑接轨的民宿,塑造出崭新空间。
 
浙江湖州莫干山的窗之家民宿,在巧妙的设计下,从民宿大本营的集群中脱颖而出。当设计师与传统乡建保持距离,避免田园牧歌的想象,回到都市人逃离后的寄托,回到某一原点——建筑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时,突然发现最普通也最本质的构件:窗户,恰是症结所在。最终通过30多个不同的窗:竹之窗、画卷之窗、推拉之窗、天空之窗,结合内外风景与生活,诞生了回归简单逻辑的方盒子,为人们提供一个稍事歇息之地。
 
来野莫干山民宿,拆除掉了原旧民宿,重新构造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现代建筑,通过体块穿插,实现跟自然最大化的接触对话。此外,很多细节设计极其到位,如楼梯间圆形白色装置,综合艺术性与现代性、趣味生活与热爱艺术的理念,既神秘又惊喜;卧室设计暗藏生命意象,山洞、鸟巢、森林,仿佛置身野外,享受无尽的野趣。
民宿设计丨用设计唤醒乡村美学——杭州象内设计观点
黄山山语民宿,则直接在老旧的现代景区酒店基础上进行改造设计,对建筑与空间边界重新塑造,一层作为民宿最重要的公共区域,承载入住接待、用餐、交流及后勤,二三层是客房,顶楼还有多功能厅、复式卧室和独立露台,13个客房涵盖不同房型。
 
这些创新民宿设计,很好体现了围绕设计宗旨,塑造人与人得以交流的空间氛围,尊重承扬地域文化,避免整齐划一的元素拼贴,而有机融合、塑造亲切的交流氛围,并涵盖美食制作、器物收藏等多个细节,在乡村民宿酒店改造上做出正向的积极探索。
 
乡村历史、文化、风物不同,所在地的建筑即相异。民宿改造设计,将越来越精彩,越来越受游客欢迎、大众青睐,不仅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同时也成为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的标杆和带领乡村振兴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