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文章中,小象为大家详细了科普了“下沉市场”的概念,在了解了有关长尾地带的一系列基本状况后,我们是否能更加深入地思考其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当企业纷纷将目光对准之前并不曾注意的非一二线市场时,将会对传统行业带来哪些不易察觉的变化呢?今天,小象就从自身比较熟悉的酒店行业入手,来为大家详细分析一番。

2019年,下沉市场的风口转向了酒店行业,低线城市的单体酒店存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相信所有的酒店人队OYO这个名字都不会陌生。这家来自印度的酒店集团,创建了一种独特的商业模式击中了一直以来被忽视的单体经济酒店市场软肋,并以此为目标进行深耕,凭借低门槛加盟的方式迅速拓展版图。一开始,OYO就依靠无加盟费和轻改造补贴的方式,迅速扩张至中国1—4线市场,截至今年的5月30日,OYO中国已经拓展了超过一万家酒店,拥有超过50万间房间,覆盖了280余家城市,员工超过8000人,每一个季度OYO中国的增量是15万个客房,这是中国其他三大酒店集团加起来的4倍。从成立至今的一年半时间里,OYO中国通过轻加盟的模式取代华住集团,成为仅次于锦江集团的中国第二大的酒店管理集团。

OYO在短时间内取得的成就令人震惊,也足够发人深省:有人在OYO身上找到了拼多多的影子,也有人将OYO看作为又一个瑞幸,或者是OFO——OYO身上几乎集合了最近几年的热门流行词:消费下沉、疯狂扩张、私域流量。

有成就就会有质疑,OYO在中国野蛮生长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的障碍与挑战。这家从互联网起家的公司从进军中国的那一刻就开始面临着商业模式的质疑,尤其在2019年以来随着OYO与OTA的博弈、OYO裁员风波、数据造假、加盟商解约等新闻的不断爆出,让这家公司一次又一次地成为争议的热点。

但不可否认的是,OYO几乎可以说是完全颠覆了中国传统的酒店行业,它的成功引发了许多的跟随者与模仿者。美团投资的“轻住”,华住与IDG资本共同投资的H Hotel以及同城艺龙旗下的OYU我寓,各大酒店集团与OTA纷纷将目光瞄准单体酒店下沉,足以见得这片市场的深耕空间有多大。基于互联网土壤成长起来的OYO不同于经济连锁酒店,同时也区别于平台机构OTA,随着这块蓝海市场的曝光,竞争者不断入局、OTA流量夹击,OYO中国市场终局如何?我们也只能拭目以待。

注: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