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和乡村的差别显现开始,二者之间就形成了天然的壁垒与对立。
形成对立的历史原因错综复杂,然而在当下,这种对立开始松动,逐渐从相对割裂转向相互补给。
越来越多的城市人选择在周末,在假期“逃离城市”,去往乡野林间,短暂地抛下工作,亲近自然。
这份对自然的亲近,也为乡村的发展带来“时代红利”,拉动了乡村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于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乡野民宿”涌出。经过专业设计团队的妙手,乡村中原本破败腐朽的一幢幢“危房”改头换面,变身知名酒店民宿,成为点评类APP上的“周末好去处”。
当一个产业开始逐步发展,随之而来的便是各种争议。
民宿酒店层出不穷,质量良莠不齐。有的徒有其表,有的则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还有的基础服务设施没跟上,给消费者带来了不佳的居住体验。
归根到底,是“民宿热”导致一批没做好用心耕耘准备的人进入市场。但也有许多设计团队及民宿主,真正沉下心来进行乡村民宿建设升级。
他们往往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乡村民宿如何呈现崭新生命力?民宿更新如何走出传统的商业化模式?如何保护乡村原本的肌理?
乡村从未像如今一般暴露在大众的关注之中,倘若稍有不慎,往往会打破其多年来的平衡,造成不好的后果。
因此,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的情况下赋予乡村民宿新的生命力,便成为设计师需要考虑的重要核心。
在民宿设计的过程中,“乡村先于设计”的原则有必要被保持。
避免从传统酒店的方式去套设计模式,而是从延续乡村肌理出发去思考新方向,力求保持地域纯粹性。
在建设房屋时顺应环境,将原有自然环境最大化地利用在设计作品中,一棵树,一条小溪,都成为民宿景观的一部分。
改造不是推倒重造,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将对原来环境的影响和破坏降到最低。
而这样保留的自然乡村风貌,也才是城市里的人们想要在乡村中找寻的精神皈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