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鲁迅,你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
 
是《朝花夕拾》《祥林嫂》《故乡》,这些课本上一篇又一篇的文章,
 
还是近几年爆火的“鲁迅表情包”?
 
 
 
很少有人知道的是,
 
鲁迅先生,竟然是一位隐藏的平面设计大师!
 
听起来是不是有种次元壁破了的感觉?
 
这可不是洋葱新闻,而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除了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当年在平面设计和美学造诣上也是一代大师。
 
 
 
比如著名的北大校徽logo设计,就由鲁迅先生操刀。
 
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在邀请鲁迅设计校徽时提到:
 
余想请先生为北京大学设计一枚校徽,也不必多复杂,只需将先生一向倡导的美育理念融会贯通即可。
 
 
 
于是鲁迅将“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上部的“北”字是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像,下部的“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有如一人背负二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
 
鲁迅用“北大”两个字做成了一具形象的脊梁骨,借此希望北京大学毕业生成为国家民主与进步的脊梁。
 
而这个校徽也被北京大学沿用至今。
 
 
 
除了最具盛名的北大校徽,鲁迅先生还参与设计了中华民国第一版国徽:
 
 
 
这枚国徽的设计是中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它沿用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官礼服中的十二章花纹,又参考了西方国徽和章纹的布局。同时国徽上的缎带也采用西式的展现形式。
 
不是最高学府的校徽就是国徽,这放到现代,妥妥是超一流logo设计大师才能接的活。
 
 
 
除此之外,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
 
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没有电脑没有ps,鲁迅先生出版了那么多本书,那书本封面的平面设计是怎么做的呢?
 
没错,手绘。
 
鲁迅先生在没有电脑软件辅助的情况下,凭借自身美学天赋与创造能力,与人合作或是独立创作,在一生中为六十多部作品进行了平面设计,将字体与画面结合玩出了各种新花样。






画面与字体的结合,放到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来看,无疑是设计美学中的先锋锐作,甚至对于今天的logo设计、vi视觉设计等都有着借鉴价值。
 
还有一些鲁迅手绘的作品:


 
 

鲁迅常常以“猫头鹰”自居,并设计了一个猫头鹰logo,采用了正负形logo设计的方法,正形是一只猫头鹰,负形则是一对男女的头像和身体。
 
 
 
通过以上作品不难看出,鲁迅先生的个人设计风格偏向简约素雅。这正是当下最受人推崇的设计风格之一。
 
这不禁让我们开启了脑洞:
 
假如鲁迅先生穿越到了当下的和平年代,除了当一名作家以外,成为设计师似乎也是不错的选择。想必这样带着浓烈复古感与简约感的设计作品,能满足不少人的logo设计和品牌设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