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们以十年浩劫为题材,用清醒的态度和真实的笔触构造出一个个在苦难中挣扎的人物形象,以笔为刻刀,将那一段历史给人带来的伤痛烙刻在作品的字里行间,指引人们将其铭记,莫失莫忘。
无独有偶,在建筑空间设计领域,也有着“烙刻伤痕”式的艺术表现形式,以无声的建筑空间设计语言向人们呈现出它所代表的一段沉重历史,或改造,或重构,殊途同归却都能给人以巨大的视觉冲击与心理震颤。
一、德国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仅仅是看到建筑的外立面,强烈的窒息感和压抑感就已扑面而来:
设计师在窗户的设计上没有使用常规的窗,而是选择在建筑外立面切割出许多纵横交错的无规律长条形作为透光点。
这些长条形烙印在灰色铁质墙面上,正如德国纳粹对犹太人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在历史和犹太人的心底留下了深深难以愈合的伤痕。
这些窗户也是室内和室外的唯一连接,使得有限的光线透过窗户进入室内。
昏暗的环境中漏进唯一的光源,恰如那些年挣扎在苦难之中的人们对于光明的苦苦追求。
二、英国博德明镇监狱改造酒店
这家监狱主题酒店,由一座货真价实的监狱改造而来。
它在18世纪被建造,用于关押数百名罪犯,在这里曾经处决过五十名以上的囚犯。在废弃后,这栋建筑被重新修复,设计改造成为如今这家监狱主题酒店。
光是大门上的铁链就已奠定整个酒店的基调,在你进门前的那一瞬间就能感受到来自法律的铁面无私。
随处可见的由石头堆砌而成的高高的石墙更是让人对“笼中之鸟”的生活有了一丝体悟。
对于建筑内部原本的格局,设计师没有做大的变动。铁栏窗、部分破旧石墙以及斑驳的天花板等具有历史特色的细节也都被保留下来,极大程度上还原了当年这座酒店作为监狱时的风貌。
三、上海四行仓库
电影《八佰》的上映,让四行仓库这座尘封已久的历史遗迹重新进入大众的视野内。
在战后四行仓库一度依然被用作库房,后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设计院开始了四行仓库的改造复原设计工作。
四行仓库的西墙被复原,整体建筑也被保留,墙面上的弹孔清晰可见。
正面及周边环境被整治修缮,使得四行仓库成为一座集抗战纪念馆、创客空间、观景平台多功能一体的建筑。
里伯斯金说:“柏林犹太人博物馆是一个象征。可见和不可见在柏林的这个角落汇集、通过建筑的构成特征来呈现。‘不可说’在空间里仍然静默无言,但以一种不一样的方式出现在世间。”
面对苦难的历史,人们要做的不是粉饰它,也不是沉溺它,而是时刻铭记在心以此自省。
以上几个建筑空间设计改造案例,通过具象化的“伤痕”,使建筑物“开口说话”,赋予建筑本身信息传递能力,将无尽的言语与时光凝固。
它们代表了历史,而它们本身在造就而成的那一刻,也便成为了历史。